何立峰与贝森特、格里尔再度会面,两国寻求在关税战火中建立防火墻。
10月23日下午,中国商务部发布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将于10月24日至27日率团赴马来西亚与美方举行经贸磋商。
这将是中美两国经贸官员在短短一个月内的第二次直接对话。10月18日,何立峰刚刚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举行了视频通话,双方当时同意尽快举行新一轮面对面磋商。
本次磋商发生在中美贸易关系再度紧张的敏感时刻——美国威胁将从11月1日起对中国商品加征100%额外关税。
01 马来西亚磋商:第五轮对话的关键议题
根据商务部公布的信息,中美双方将按照今年以来两国元首历次通话重要共识,就中美经贸关系中的重要问题进行磋商。
马来西亚磋商将是中美之间的第五轮经贸对话。此前,何立峰与贝森特、格里尔已分别在马德里、斯德哥尔摩、伦敦和日内瓦举行过面对面会谈。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磋商地点选在马来西亚,恰逢东盟峰会将于10月26日至28日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这一时间地点的安排显示,中美可能借助多边场合的便利进行双边重要会谈。
02 贸易紧张局势:从休战到再度紧张
今年以来,中美经贸关系经历了一连串波折。
双方曾在5月达成重要共识,美方承诺取消根据两项行政令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共计91%的关税,并将“对等关税”中的24%暂停加征90天。
中方也相应取消了对美国商品加征的共计91%的反制关税,并暂停了24%的反制关税。
然而,这一休战态势在近期又被打破。10月9日,中国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联合发布新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涵盖针对钬、铒等五种中重稀土及锂电池材料的出口限制。
作为回应,美国威胁从11月1日起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0%额外关税。
03 美方立场:内部矛盾与信号混乱
面对贸易紧张局势,美方近期释放出相互矛盾的信号。
在威胁加征高额关税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又公开表示局势已“大幅缓和”,对中国加征关税的情况不一定会发生。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特朗普近日与包括财长贝森特在内的高级官员商议,计划向世界释放美国希望为中美贸易紧张局势降温的信号。
意大利《共和国报》分析认为,在美中两国相继发声将采取新的升级措施后,双方目前正试图缓和紧张局势,恢复对话。
04 中方立场:不愿打但不怕打
面对美方的关税威胁,中方展现了其一贯的坚定立场。
商务部发言人明确表示,“关于关税战、贸易战,中方立场是一贯的。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
在10月20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郭嘉昆再次强调,“关税战、贸易战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双方应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协商解决有关问题。”
中方也持续强调其出口管制措施的正当性。商务部指出,对稀土等相关物项实施的出口管制,是中国政府依据法律法规,完善自身出口管制体系的正当做法。
05 深层博弈:规则之争与实力较量
在中美贸易争端的表层之下,是两国关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的更深层次较量。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沈逸指出,通过此番较量,中美之间逐步确认了一种新的实力对比基础上的新互动模式。
“这种模式的核心特征,就是更加对等,中方也能给美方立规矩,中方制裁也能对美国卡脖子,加压力。”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刘春生认为,中国近期采取的反制措施不仅是对美国挑战的回应,也是向全球传递信号:中国有能力参与规则重塑。
06 全球经济影响:两大经济体的博弈后果
中美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双方的贸易摩擦对全球经济具有深远影响。
商务部发布的《2025年美国履行世贸组织规则义务情况报告》指出,美国在贸易领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和行动严重背离WTO规则。
美国仍是“多边贸易体制破坏者、单边主义霸凌行径实施者、产业政策双重标准操纵者、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扰乱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王玮强调,美国作为多边贸易体系的主要创设者,一直都是其最大受益者。
资本市场对中美即将举行的面对面磋商给予积极反应。在商务部发布消息后,A股三大股指尾盘发力,全线拉升并翻红。
中美贸易关系的发展历程一再证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是中美关系发展的铁律。
马来西亚磋商能否为双方再度紧张的经贸关系降温,市场正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