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特朗普的“美丽大法案”在国会以一票优势惊险通过时,3.1万亿美元的财政赤字闸门再度开启,一场关于美元霸权韧性的资本博弈已悄然转向。
01 财政转向:从“减支叙事”到赤字扩张的戏剧性逆转
2025年5月,特朗普政府推动的“美丽大法案”(The One, Big, Beautiful Bill) 以215:214的微弱优势在众议院通过。该法案核心逻辑直指财政扩张:未来十年累计增加赤字3.1万亿美元,将美国政府负债率推升至125%,更附带了4万亿美元债务上限提升条款。这一动作彻底逆转了年初马斯克主导的“政府效率部”(DOGE)裁员减支叙事——此前DOGE宣称削减1万亿美元支出,但实际效果微乎其微,2025财年前五个月美国财政赤字反创1.15万亿美元历史同期新高。
财政转向的战略意图明确:
- 短期刺激:通过延长2017年减税政策(贡献4.1万亿美元赤字)和新增小费税减免等,维持居民消费韧性;
- 选举周期布局:为2026年中期选举铺垫经济基本面,政策重心从“强取豪夺”转向“成果落实”;
- 对冲关税冲击:下半年“对等关税”豁免到期后,全球需求萎缩压力需财政托底,高盛测算美国占全球总需求近1/4,其关税政策将加剧全球经济下行。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扩张具有鲜明结构性:国防和国土安全支出增加,同时削减医保、教育等社会福利。这种“军功导向”的财政路径,折射出地缘紧张下的战略优先级重构。
02 美联储护航:从缩表减速到流动性“安全阀”加固
面对财政扩张可能引发的流动性波动,美联储同步启动防御性操作:
- 缩表大幅减速:3月FOMC会议将每月缩表规模从250亿美元骤降至50亿美元,避免在债务上限僵局中抽走过多流动性;
- 回购机制升级:纽约联储将常设回购便利(SRF)的“早期结算”纳入常规日程,为国债市场波动预设缓冲垫。此举直指4月初特朗普关税政策引发的债市流动性“真实且显著恶化”2;
- 流动性底线思维:银行准备金虽跌破3万亿美元,但仍超GDP的10%,隔夜逆回购(RRP)余额降至700亿美元附近,预示流动性从过剩回归均衡。
美联储的谨慎源于历史教训。2019年9月“钱荒”记忆犹新——当时企业税支付与国债供应激增叠加,导致隔夜利率飙升5倍。如今财政部预测4月纳税季或抽走4000亿美元流动性,银行准备金可能跌破3万亿“舒适线”,美联储提前布防意在避免重蹈覆辙。
03 债务上限博弈:流动性“过山车”与风险资产的短期狂欢
债务上限僵局意外成为流动性变数。高盛发现:在债务上限生效至解决的窗口期,财政部TGA账户资金消耗反而推升金融市场流动性:
- 机制倒挂:财政部无法新发国债展期,被迫消耗TGA现金,相当于向市场注入存量资金;
- 规模超常:当前TGA余额高达1万亿美元,若僵局持续至三季度,可能释放4000-6000亿美元流动性;
- 风险资产受益:历史数据显示,此类时期美股、比特币往往上涨,而债务上限解决后TGA回补将反向抽水,可能引发市场回调。
这一悖论使特朗普政府获得意外筹码:债务上限僵局延续越久,短期流动性越充裕,越利于维持风险资产高位,为中期选举营造有利氛围。
04 全球格局重构:“例外论”回归的边界与挑战
尽管美国流动性环境边际改善,“例外论”回归仍面临三重挑战:
1. 非美经济体的财政反击
- 德国打破延续16年的“债务刹车”限制,推出5000亿欧元(占GDP 11.6%)刺激计划,重点投向国防和绿能转型;
- 中国通过产业政策驱动科技升级,DeepSeek等AI企业突破削弱美国技术垄断叙事,恒生科技指数2025年涨幅达23.1%,显著跑赢美股。
2. 美元资产的竞争性分流
资金流向显示,欧洲股市资金流入百分位数逼近2023年高点,中国股票仍处配置洼地。摩根士丹利指出,若美元走弱与“美国例外论”减弱共振,未来6-12个月资金或加速流入非美资产。
3. 通胀-增长悖论未解
美联储6月下调2025年GDP增速预期至1.4%,上调失业率至4.5%,滞胀特征隐现。而特朗普关税政策可能推升通胀至5.4%,制约货币政策宽松空间。
政策联动如何重塑流动性格局(2025年关键举措)
政策领域 | 核心措施 | 流动性影响 | 潜在风险 |
---|---|---|---|
财政扩张 | “美丽大法案”增赤字3.1万亿美元 | 短期刺激经济,增加国债供给 | 债务率突破125%,长期偿债压力↑ |
美联储操作 | 缩表减速至50亿/月 + SRF常态化 | 银行准备金维稳,防回购市场动荡 | 通胀黏性延长,降息推迟 |
债务上限博弈 | TGA消耗释放4000-6000亿流动性 | 支撑风险资产,缓解纳税季冲击 | 解决后流动性回撤或致市场下跌 |
全球财政共振 | 德国5000亿欧元刺激,中国产业政策加码 | 分散资本流向,削弱美元独占性 | 主权债务竞争性扩张推升全球利率 |
表:2025年主要经济体政策对流动性的多维影响
“美国例外论”的复苏更像一场精密编排的流动性魔术——当财政赤字闸门重启时,美联储的缩表减速器同步落下;当债务上限僵局抽紧国债供给时,TGA的消耗反成市场“输血泵”。然而魔术终有揭幕时刻:德国5000亿欧元刺激计划正在改写欧洲财政纪律,中国科技企业的锋芒直指硅谷霸权,而美债收益率曲线深处,那若隐若现的滞胀幽灵从未远离。
此刻资本市场的抉择,恰如站在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一条流向财政与货币协同护盘的“新例外主义”,另一条奔向多极世界拆解美元霸权的“再平衡纪元”。唯一确定的是,水流的方向将由通胀的顽固性与地缘裂痕的深度共同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