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断崖式下修的非农报告,一场三十年来最激烈的联储内斗,一次总统与央行行长的公开对决,共同构成了2025年夏天全球金融市场的风暴核心。
汇返佣分析:7月的非农数据让华尔街陷入困惑。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7月新增非农就业仅7.3万人,远低于预期的10.4万人。更惊人的是,5月和6月数据被大幅下修25.8万人,几乎抹去此前两个月的全部增长。
与此同时,失业率却仅从4.1%微升至4.2%,与惨淡的新增就业数据形成鲜明反差。
这种矛盾现象背后,特朗普政府的移民驱逐政策正在重塑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基本面。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站在十字路口:一边是初现疲态的就业市场,一边是关税推升的顽固通胀,中间还夹杂着白宫要求降息的政治高压。
01 数据迷雾:就业市场的诡异背离
7月非农报告引发了市场对数据质量的深度质疑。5月新增就业从14.4万下修至1.9万,6月从14.7万下修至1.4万——两个月累计下修25.8万人,幅度之大史上罕见。
劳工统计局将断崖式下修归因于问卷补充和季节性调整。但分析师发现,5月和6月初次问卷收集率分别为68.4%和59.5%,与疫情以来平均水平相当,说明另有隐情。
验证数据真实性的关键线索来自ADP就业报告。自2022年方法论调整后,ADP已成为独立衡量私营部门就业的重要指标。修正后的非农数据与ADP走势高度吻合,证实美国就业市场确实走弱。
就业疲软还体现在其他维度:长期失业者占比升至24.9%,创下疫情以来新高;行业增长集中在教育与医疗保健,其他领域新增就业持续低迷。
最令人困惑的是失业率与新增就业的背离。这种矛盾源于统计方法的根本差异:失业率来自家庭调查(CPS),统计就业人数;新增就业来自企业调查(CES),统计岗位数量。
当一位移民打两份工被驱逐时,企业调查会减少两个岗位,但家庭调查只减少一个“失业者”。
02 移民效应:特朗普政策的双重冲击
特朗普政府的移民驱逐政策正在劳动力市场掀起波澜。5月以来,驱逐行动明显加强,6月移民与海关执法局在洛杉矶县开展大规模搜捕就是明证。
政策效果已体现在多项数据:美国劳动参与率连续三个月下滑至62.2%;国外出生人口在就业中的占比显著下降;多份工作者比例明显回落。
移民政策造成了就业与通胀的双重夹击。驱逐移民直接减少低薪岗位供给,雇主被迫雇佣成本更高的本地员工,加剧薪资上涨压力。
据国泰君安分析,移民通常从事建筑、餐饮、家政等低薪工作。他们的离开不仅削弱服务业供给,还通过薪资传导机制推高核心服务价格。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劳动力结构变化。被驱逐的移民中,黑人和非裔美国人比例偏高,导致该群体劳动参与率加速下滑。而白人劳动参与率相对稳定,凸显政策对不同族裔的差异化冲击。
03 通胀困局:关税传导的持久威胁
美联储面临的另一重压力来自顽固通胀。尽管6月CPI同比上涨2.7%,较峰值回落,但核心PCE六个月年化增速未见明显下降,仍高于2%目标。
关税已成为通胀的关键推手。鲍威尔在7月议息会议后坦言,约30%-40%的核心通胀来自关税影响68。随着特朗普对华加征的45%关税全面生效,沃尔玛等零售商已警告9月将启动新一轮涨价。
输入性通胀压力在下半年可能持续。核心商品PCE价格指数增速自年初以来持续回升,关税成本向消费端的传导仍在进行中。
与此同时,薪资-通胀螺旋风险正在累积。亚特兰大联储薪资追踪指标显示,低技能岗位时薪增速已升至6.2%,远超疫情前水平。移民减少导致的劳动力供给收缩,可能进一步强化这一趋势。
通胀结构也在发生微妙变化。6月美国家电价格环比上涨0.8%,医疗设备进口成本增加推高医疗CPI0.3个百分点,显示关税敏感品类价格率先反弹。
04 联储分裂:三十年未见的反对票
7月30日,美联储会议上演历史性一幕:理事沃勒与鲍曼双双投下反对票,要求立即降息25个基点——这是自1992年以来首次出现两位理事同时反对利率决议。
内部分歧的核心在于对就业市场的判断。鲍威尔认为失业率4.1%仍处低位,首次申领失业金人数保持稳健,有资本继续观望6。但沃勒和鲍曼指出,政府部门岗位扩招掩盖了私营部门的真实疲软,就业市场降温速度快于预期。
两位反对者的背景耐人寻味。沃勒被视为接替鲍威尔的头号人选,鲍曼则是特朗普亲手提拔的监管副主席。他们的倒戈与白宫一个月前放风“鲍威尔任期明年5月结束”形成微妙呼应。
会议声明措辞的变化也暗示政策转向。美联储将“经济增速保持稳健”改为“温和降温”,并删除了“不确定性有所减退”的表述,承认经济下行风险增大。
市场反应充满矛盾。利率决议公布后,道指下跌380点,美元指数跌破99关口,10年期美债收益率却跳涨6个基点——反映投资者对“滞胀”前景的深层忧虑。
05 政治风暴:总统与央行行长的对决
白宫与美联储的冲突已公开化。7月以来,特朗普十余次公开抨击鲍威尔,甚至使用“傻瓜”、“固执的蠢货”等侮辱性词汇,并威胁启动解雇程序。
7月24日,特朗普突访美联储大楼,指责25亿美元装修预算超标6亿。他压低声音警告:“我的酒店经理敢这么干,早被开除了。”鲍威尔随后公布审计报告反击,证明超支源于石棉清除等法定安全项目。
更系统的施压正在展开。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福克斯新闻喊话鲍威尔辞职;共和党议员卢娜向司法部提交伪证指控;财政部已悄然启动下任主席人选筛选。
这种干预引发市场对美联储独立性的深切忧虑。每当“罢免鲍威尔”传闻发酵,美元指数便剧烈波动,年内累计跌幅已达10%2。摩根大通警告,若政治力量持续侵蚀央行独立性,可能引发全球投资者对美元资产的信心危机。
鲍威尔的回应堪称教科书级反击。他在记者会上强调:“我的正直不需要任何人批准”,并当着全球媒体宣布:“若丧失独立性,央行就成了选举工具!”
06 九月迷局:杰克逊霍尔的抉择时刻
随着8月到来,所有目光聚焦杰克逊霍尔央行年会。这场堪萨斯城联储主办的年会,历来是美联储释放政策转向信号的关键平台。
市场预期正在剧烈摇摆。非农数据公布后,9月降息概率从43%飙升至80.3%,推动美债收益率单日暴跌14.6个基点,黄金大涨2.2%14。但东海证券提醒,若8月非农就业高于9万且通胀反弹,美联储可能释放“年内不降息”信号,触发股债双杀。
更复杂的变量是库存周期切换。美国正处在“被动去库存”尾声,若进入“补库存”阶段,企业用工需求可能回升,而关税传导会加剧通胀。这种情景下,9月降息将更加艰难。
鲍威尔的抉择天平上,摆放着三重砝码:就业数据短期波动是否形成趋势?关税引发的通胀是否具有持续性?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政治压力下守护央行独立性的百年根基?
对冲基金已启动风险预案。桥水大举买入黄金期货,贝莱德紧急增持日元避险,高盛客户热线被要求“对冲特朗普关税”的企业挤爆——这些动作显示,精明资金正在为政策不确定性溢价定价。
美联储大楼会议室内,鲍威尔凝视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曲线。一边是下修后惨淡的非农就业,一边是关税推高的通胀预测;一侧是白宫的解雇威胁,另一侧是两位同僚的反对票。
杰克逊霍尔年会的讲稿正在修改。这位美联储主席深知,他的每一次措辞调整都将引发市场海啸。但比市场波动更危险的是央行独立性的侵蚀——当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草拟解雇令时,日本央行已悄然抛售美债。
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根基正在动摇。人民币在原油结算中占比升至26%,东盟测试数字货币清算网络,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推出“关税波动率指数期货”。
鲍威尔面临的不仅是利率决策,更是在为中央银行能否在政治风暴中守护货币信用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