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返佣:烧钱战火中的价值锚点:阿里500亿外卖豪赌与股价底部信号

当每单外卖亏损2.7元、即时零售亏3.7元的财务数据公之于众,阿里的股价却在机构研报中触底反弹——这场关乎万亿流量入口的战争,正重塑中国互联网的价值评估体系。


一、迟到的500亿豪赌:阿里闪电切入外卖红海

汇返佣分析:2024年4月,中国即时零售市场战火重燃。美团率先抛出三年1000亿元补贴计划,喊出“不惜一切代价赢得竞争”的口号;京东紧随其后启动百亿级补贴项目。而阿里直到今年7月2日才亮出底牌——未来12个月直补500亿元,正式加入混战13。

尽管入场最晚,阿里的攻势却最为凶猛。通过将饿了么和飞猪深度整合进淘宝天猫生态,配合激进补贴与流量倾斜,其市场份额实现惊人跃升:
从2024年约20%的市占率,飙升至2025年7月的36%,单日订单量突破8000万,非餐饮订单超1300万,日活跃用户跨越2亿大关19。

这场闪电战的代价同样惊人。汇丰测算显示,阿里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每送出一单外卖亏损2.7元,每完成一笔即时零售订单亏损3.7元,整个2026财年该业务预计将录得550亿元亏损13。


二、流血增长的财务真相:亏损峰值与市场容忍度

补贴战的财务冲击已在资本市场上显现。过去一个月阿里股价累计下跌超14%,多家投行同步下调盈利预期:

  • 摩根士丹利预计,阿里第二财季外卖投入将翻倍至200亿元,导致淘天与本地生活EBITA同比暴跌超40%610
  • 汇丰将FY26-28财年盈利预测下调7-22%,但同步上调收入预期3-8%,反映订单量增长对收入的支撑1

亏损高峰已清晰可预见。两大机构一致判断:2025年9月季度将是投入峰值,之后亏损幅度将逐步收窄13。这种可预测性,为市场提供了评估短期阵痛与长期价值的坐标框架。

更关键的是,市场对亏损的容忍度正在重构。当美团、京东同步深陷补贴泥潭——高盛预估三者未来12个月亏损总额将达920亿元(阿里410亿+京东260亿+美团250亿)——投资者开始意识到:这场战争本质是对“最后的高频流量入口”的争夺,短期利润牺牲是不可避免的入场券9。


三、股价触底的三大支柱:云、AI与估值安全垫

尽管短期业绩承压,汇丰与摩根士丹利双双维持“买入”评级,并将目标价锚定在150美元(较当前股价存在近40%上行空间)。支撑这一判断的是三重价值支柱:

云计算的反周期增长
当本地生活业务流血扩张时,阿里云正逆势加速。汇丰预计其FY26财年收入增速超过20%,摩根士丹利观测到季度增速已从18%提升至23%110。更关键的是,在行业价格战背景下,其毛利率仍能维持8%左右,展现稀缺的盈利能力10。

AI基础设施的统治地位
在决定未来的生成式AI基础设施战场,阿里已建立显著优势:以23.5%份额位居GenAI IaaS市场第一,且该领域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超60%1。其PAI-Lingjun平台的技术能力与企业客户基础,构成难以复制的护城河。

极致的估值折让
当前股价对应2027财年预期市盈率仅12.4倍,处于历史最低5%分位,较五年均值折让超30%10。这意味着市场几乎完全忽略了云与AI业务的成长溢价,将阿里等同于传统电商估值。


四、生态协同的隐秘战场:从流量到场景的升维

市场关注补贴金额时,阿里正悄然完成一场生态革命。通过将高频外卖场景嵌入淘宝,用户行为路径发生质变:

消费者点奶茶时打开淘宝,取餐时看到服饰推荐,用餐后浏览旅游产品——本地生活成为撬动全域消费的支点9。

这种协同效应在数据端已获验证:饿了么与淘宝整合后,非餐订单占比快速提升至16%,证明场景延伸的有效性9。当美团仍困于“送外卖”的单一标签,阿里正构建从即时配送到全域消费的超级漏斗

更大的想象力在于AI对生态的重构。随着通义千问等大模型能力逼近国际顶尖水平,阿里有望率先实现“搜索+推荐+即时履约”的AI驱动闭环。天风证券指出,当前估值尚未充分反映这种AI赋能的潜在溢价9。


结语:在战略亏损与长期价值的平衡木上

当汇丰研报标题写下“股价调整已经到位”时,其背后是对互联网估值逻辑的深刻重构——在AI与云计算确立第二增长曲线的背景下,战略亏损正获得新的定价容忍度13。

8月即将发布的FY26Q1财报将成为关键验金石:若云业务23%的增速预期兑现,本地生活亏损控制在550亿年度指引内,市场或确认最黑暗时刻已过110。

中国互联网的竞争史反复证明:那些敢于在黎明前投入的企业,终将在朝阳升起时收获生态红利。

当投资者为每单3.7元的亏损焦虑时,阿里看到的或许是每个新用户价值300元的LTV(生命周期价值),以及2亿日活背后尚未货币化的场景金矿。这场500亿的豪赌,赌的从来不只是外卖份额,而是一个以高频场景为入口、AI为引擎的新阿里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