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返佣:AI颠覆SaaS?花旗:软件业将进入一个“赢家通吃”的大分化时代

人工智能正撕裂软件行业的天空,昔日繁荣的SaaS模式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一场残酷的优胜劣汰大赛已经开幕。

花旗分析师Tyler Radke和Fatima Boolani在9月2日发布的报告中指出,AI并不会简单地终结“软件即服务”(SaaS)模式,而是将开启一个 “赢家通吃”的大分化时代

市场将清晰地划分为少数高增长的赢家和多数增长停滞的落后者。这标志着软件行业过去十年的平衡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的两极分化格局。


01 行业大分化:高增长与停滞者的鸿沟

AI正成为软件公司发展的分水岭,不同企业之间的估值已经出现巨大鸿沟。数据显示,自2022年以来,增长率超过20%的软件公司,其企业价值/收入(EV/Revenue)中位数估值几乎翻了一番,达到11.7倍

相比之下,增长率低于10%的公司,其估值则停滞在4.9倍左右,接近2016年“SaaS-acre”(SaaS大屠杀)时期的低点。这种分化不仅体现在收入倍数上,自由现金流估值也呈现出同样趋势。

高增长公司的预期EV/FCF中位数高达56.2倍,而低增长公司仅为16.0倍。资本正在向少数能够驾驭AI浪潮的公司集中,其他公司则面临巨大的估值压力。

02 三大可能情景:从颠覆到赋能

花旗的报告构建了三种情景,推演AI对现有软件供应商的潜在影响

悲观情景下,AI和大语言模型的发展将使创建定制化应用程序变得异常容易,直接冲击甚至取代现有软件供应商。AI会加速知识型员工数量的下滑,对“按席位收费”的SaaS模式构成沉重打击。

基本情景是花旗认为最可能出现的情况。具备创新能力的现有巨头能够成功开发AI产品并实现商业化,新收入将足以抵消“按席位收费”模式面临的压力,维持整体的营收增长。

乐观情景下,现有软件巨头将引领AI创新,通过新的产品周期实现收入增长的再次加速。即使“席位”受到一定压力,它们也能成功转向基于结果或使用量的收费模式。

03 中间塌陷:中小软件公司的困境

AI驱动的变革正重塑软件行业版图。传统以中小企业为中坚力量的“橄榄形”生态正在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全新的 “哑铃形”结构

一端是手握核心模型、数据与算力的科技巨头,另一端则是无数灵活、专注的微型团队乃至“一人公司”。处于中间地带、规模不大不小的传统软件公司,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传统中小软件公司的技术护城河正在蒸发。过去需要专家团队数月甚至数年努力才能实现的系统,如今正被巨头的API“商品化”

通过几行代码的API调用,开发者就能获得世界顶级的语言理解、图像生成或数据分析能力,中小公司自研模型的价值被瞬间稀释

04 席位崩塌:SaaS商业模式的挑战

AI正在颠覆SaaS行业过去十年的繁荣支柱——“坐席制”商业模式。无论是CRM的销售席位、协作工具的团队账号,还是客服系统的agent账号,本质都是“按人头收费”。

但AI正在颠覆这个假设。客户的“减法”是:席位不再随业务增长。2025年企业技术预算虽然整体上涨,但76%的企业都在做“供应商整合”——用更少的工具干更多的活

那些原本需要人来操作的环节,正在被AI悄悄接管。一家500人规模的制造企业,过去用协作工具管理生产排期,需要10个运营专员每天更新数据、同步进度,对应10个付费席位。

现在他们接入了AI Agent,系统能自动抓取生产设备数据、生成排期表、甚至给延迟环节发预警,10个席位砍到了3个——剩下的人只需要处理AI解决不了的异常情况

05 定价革命:从按人头到按效果

当坐席制的根基松动,SaaS行业不得不面对商业模式的重构。2024年底开始,企业对AI的采购态度发生了明显转变:不再为“有AI功能”付费,而是为“AI产生的结果”买单。

2025年已有63%的企业明确要求“按AI的实际使用量或产生的价值付费”,而不是打包在席位订阅里

这个变化对SaaS来说是致命的。如果客户用AI减少了5个席位,SaaS要么接受收入下降,要么证明“AI带来的新增价值能覆盖席位减少的损失”

Monday.com的案例很典型。它在Q2财报中披露营收增长27%,但因为没说清“AI如何给客户创造增量价值”,股价暴跌30%

06 哑铃两端:巨头与微尘的共舞

当“中间层”塌陷时,能量和机会涌向了哑铃的两端。科技巨头在AI时代的角色,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工具提供商。它们正在构建一个强大的“引力场”或“操作系统”,吸引一切创新活动围绕其展开

通过掌控基础大模型和API的迭代方向、定价策略,它们实质上定义了AI应用创新的边界和成本

另一端的小微团队/一人公司,则迎来了在“缝隙”中绽放的黄金时代。AI对小微创造者而言,是前所未有的“赋能放大器”,它将个人或小团队的能力边界扩展到了极限

一个创始人,可以拥有一个“AI程序员”来写代码,一个“AI设计师”来做UI,一个“AI市场分析师”来洞察趋势,一个“AI运营”来管理社媒

这使得 “一人公司” 从一个理想化的概念,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小微团队不再需要从零开始造车轮,他们更像是“创意建筑师”,将来自不同巨头的AI能力像乐高积木一样拼接组合,专注于创造独特的用户体验和解决“小而美”的痛点

07 全天候赢家:花旗的AI投资策略

面对复杂的前景,花旗提出了一个由12家公司组成的“全天候AI篮子”,旨在识别那些无论在哪种情景下都具备强大竞争力的公司

在应用与数据软件领域,微软被视为核心赢家,其在AI基础设施(Azure)、AI应用(Copilot)和AI搜索等领域均有布局

MongoDB(MDB)和Snowflake(SNOW)作为领先的数据管理平台,将受益于AI驱动的数据量和产品周期

在基础设施与网络安全领域,Datadog和Dynatrace凭借其成熟的“按量消费”模式,能够有效规避“按席位收费”的风险

CrowdStrike、Palo Alto Networks和Rubrik则因网络安全的关键性而受益,无论AI如何发展,网络安全预算都将保持高优先级

在后台办公软件领域,Intuit凭借其庞大的数据足迹和分销网络构筑了强大的护城河

Pegasystems则通过其独特的AI蓝图(Blueprint)方法,为AI工作流提供底层架构,在市场中占据了特殊地位


随着AI继续重塑软件行业,那些能够快速适应、拥有独特数据优势、并且能重新定义价值主张的公司将成为明天的赢家。

花旗的报告指出,虽然市场普遍对AI带来的颠覆性冲击感到担忧,但这种抛售可能“普遍过度”

风险真实存在,尤其对于依赖“按席位收费”商业模式的应用软件公司而言。但AI并不是简单地终结SaaS,而是要求一种新的运营和创造价值方式。

未来软件行业的格局将不再是均匀分布的竞争场,而是由少数科技巨头和无数敏捷小微型创新者共同主导的新型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