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闻周刊》日本版警告,日本的治理体系正逐渐空心化,高市早苗若出任首相,将处于“风暴眼”之中。
日本政坛即将迎来历史性转变。经过数日紧张的政策磋商,自民党与日本维新会已于10月19日就联合执政达成基本共识,两党计划于20日正式签署协议。
这一决定为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在21日的首相指名选举中获胜铺平道路,她将由此成为日本首位女首相。
然而,这场以权力交换为目的的政治联姻背后,维新会提出的削减国会议员席位、全面禁止企业政治献金等激进诉求,已为联合政权埋下隐患。
01 政治博弈:从对峙到联合
日本政坛的这场“闪电联姻”源于公明党突然退出执政联盟引发的政治危机。
10月10日,与自民党结盟26年的公明党宣布退出执政联盟,理由是其要求加强对企业和团体政治献金的管制,但自民党未能给出令人满意的答复。
这一决定使自民党在众参两院的席位均未过半,高市早苗的首相之路骤然受阻。
面对危机,高市早苗迅速转向与日本维新会谈判。15日,她与维新会党首吉村洋文举行会谈,双方同意从16日开始展开政策磋商。
经过连续数天的紧张谈判,两党最终在18日就联合执政达成基本共识。
02 权力交易:阁外合作与激进诉求
根据协议,日本维新会将采取“阁外合作”方式与自民党组建联合政权,即维新会成员不进入内阁。
这种合作方式意味着维新会在政策制定中的实际影响力有限,但同时也降低了其承担政治责任的风险。
作为支持高市早苗出任首相的交换条件,自民党已同意接受日本维新会提出的多项激进诉求。
其中最具争议的是“削减国会议员10%席位”和“全面禁止企业及团体政治献金”。
这些诉求直接触及日本政治制度的根基,引发了朝野各界的广泛争议。
03 政治算盘:议席数学与首相信念
自民党与维新会的结盟背后,是冷酷的议席数学计算。
目前日本众议院共有465个席位,自民党占196席,维新会占35席,两党合计231席,距离过半数所需的233席仅差2席。
在21日的首相指名选举中,高市早苗只需再争取少数无党派议员支持,即可在第一轮投票中直接胜出。
即使无法在首轮过关,在第二轮投票中,由于在野党阵营无法团结一致推出统一候选人,高市早苗仍将凭借众议院多数优势获胜。
而对高市来说,获得维新会支持是其登上首相宝座的唯一现实路径。
04 隐患重重:联盟内部的深刻分歧
然而,这一执政联盟的基础极为脆弱。自民党内部相关人士坦言,若协商无法达成一致,“维新会可能会翻脸退出联合政权”。
两党在多项关键政策上存在深刻分歧。维新会主张将食品消费税降至0%,而自民党对此持谨慎态度。
在政治献金问题上,维新会比已经退出执政联盟的公明党更为激进,主张全面禁止企业献金。
若此事含糊收尾,维新会恐将面临“为优先加入联合政权而妥协”的批评。
此外,维新会的核心诉求——“削减国会议员席位”,也面临着巨大阻力。
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直言此举“实在太过粗暴”,自民党资深议员也担忧:“这会让我们与公明党彻底对立。”
05 治理挑战:内外交困的新政权
即使高市早苗成功出任首相,她的执政之路也将充满荆棘。
自民党和维新会联手后,在众议院合计议席仍不过半数,高市早苗施政恐将面临诸多挑战。
美国《新闻周刊》日本版指出,高市早苗在国内外均处于“风暴眼”之中,若其出任首相,被其列为首要课题的物价应对相关补充预算审议,也可能陷入僵局。
一系列外交日程也在等待高市早苗。按计划,日本新首相本月底将迎来一系列外交活动,包括26日起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东盟峰会。
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国内政治困境,高市政权的前景充满不确定性。
06 日本政治:走向保守化与不确定性
高市早苗作为前首相安倍晋三的忠实继承者和日本右翼保守势力的代表性人物,其政权在获得更激进保守的维新会的加持后,将使日本更进一步摆脱战后和平体制约束。
随着日本政府内公明党这一“温和缓冲器”的退出,日本外交政策的“刹车机制”将会失效。
这可能导致日本在钓鱼岛、台海等问题上采取更激进措施,使中日关系处于更不稳定状态。
美国媒体警告,日本的治理体系逐渐空心化,在当前全球格局剧烈变动的背景下,日本正处于最脆弱的地位,若治理缺位,所有日本人都将受到影响。
自民党与维新会的联合执政,是一场典型的“权力换议程”政治交易。
21日,高市早苗大概率将成为日本首位女性首相,但这位“右翼联盟催生的首相”接手的,很可能是一个众议院议席勉强过半、联盟内部矛盾重重、外部争议不断的脆弱政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