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返佣:Meta再挖苹果AI大将!华人高管庞若鸣跳槽,千万薪酬引爆硅谷人才战

扎克伯格的“钞能力”正在重塑硅谷AI人才格局,千万美元薪酬包成为科技巨头角力的新筹码。

汇返佣分析:硅谷的清晨还未破晓,马克·扎克伯格已经开始了他的“人才狩猎”。这位Meta掌门人亲自通过WhatsApp联系数百名顶级AI研究员,在帕洛阿尔托和太浩湖的豪宅中举办秘密招聘晚宴,并为关键人才开辟免面试的“绿色通道”59。

当科技界还在消化Meta从OpenAI连挖8名核心研究员的新闻时,扎克伯格的挖角大刀已经挥向了另一个巨头——苹果。

本周二,苹果AI大模型掌舵者庞若鸣宣布跳槽至Meta,成为扎克伯格新成立的“超级智能实验室”核心人物37。


01 重量级跳槽,苹果AI战略遭重创

庞若鸣并非普通高管。这位上海交通大学校友拥有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在谷歌担任首席软件工程师后,于2021年高调加入苹果,引发硅谷轰动310。在苹果,他掌管着约百人规模的基础模型团队,负责研发支撑Apple Intelligence和Siri等功能的底层技术3。

庞若鸣的离职对苹果的AI雄心构成沉重打击。知情人士透露,数千万美元的薪酬包最终促成跳槽决定,远超他在苹果的薪资水平310。更令苹果担忧的是,这可能是团队离职潮的开始——多名工程师已表示计划追随庞若鸣加入Meta或其他公司3。

“庞若鸣的离开对苹果更加个性化的Siri AI语音助手延期,以及苹果在整个人工智能领域本已步履维艰的开发步伐而言,无疑又是一记重击,”苹果爆料人马克·古尔曼如此评价7。

苹果的AI团队近期动荡不安。就在上个月底,庞若鸣的首席副手汤姆·冈特已经离职3。更令人忧虑的是,苹果管理层正考虑使用OpenAI或Anthropic的第三方模型替代自研技术驱动新版Siri,这些内部讨论“大幅削弱了团队士气”7。

02 扎克伯格的AI梦之队

庞若鸣的加盟是Meta组建“超级智能实验室”战略的关键一步。这一新部门整合了Meta的FAIR研究团队与Llama模型开发组等核心AI资源5。扎克伯格亲自操盘,从全球顶尖科技公司挖角顶级人才。

引人注目的是,这支梦之队中有七位华人科学家占据核心位置:毕树超、Huiwen Chang、Ji Lin、任泓宇、余家辉、赵晟佳和Pei Sun3。他们都毕业于清华、北大、浙大、中科大等中国顶尖高校,随后赴美深造,并在OpenAI、Google DeepMind等机构担任关键技术职位3。

这支团队的豪华程度令人咋舌。赵晟佳是清华大学本科、斯坦福大学博士,ChatGPT/GPT-4核心开发者;任泓宇作为GPT-4o及多个mini模型的创造者,是OpenAI训练团队前负责人;余家辉则是多模态领域专家,曾参与OpenAI多个关键项目3。

Meta为这些顶尖人才开出的价码同样惊人。据报道,Meta向部分研究人员提供四年高达3亿美元的薪酬包,其AI工程师年薪区间已达18.6万~320万美元(约133万~2296万人民币),超过OpenAI的薪酬水平3。

03 疯狂撒钱,CEO亲自下场抢人

扎克伯格已将AI列为Meta的“头号优先事项”,并采取了一系列非常规手段争夺人才。除了令人瞠目的薪酬,扎克伯格亲自参与每场关键招聘,在硅谷和太浩湖的家中接待候选人,甚至直接联系潜在招聘对象57。

招聘流程也被大幅压缩。Meta甚至跳过面试环节直接发出offer,部分核心成员的入职周期被压缩至72小时56。这种打破常规的决策机制在科技巨头中实属罕见。

扎克伯格的紧迫感源于Meta近期在AI领域的挫折。今年4月发布的Llama 4让扎克伯格深感失望。开发者社区批评其“承诺过高、交付不足”,而Meta大模型‘Behemoth’一再跳票9。

“我曾反复告诉Meta内部人士,希望在年底前拥有最佳的AI产品——无论是在使用率还是性能方面,”扎克伯格表示9。这一目标迫使团队长期加班,但模型表现仍未能达到管理层预期。

04 苹果的AI困境

与Meta的激进攻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苹果在AI领域的尴尬处境。在6月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苹果自研AI功能仅在通话和短信翻译中亮相。其他重要功能如设备截图分析和图像生成则来自OpenAI与谷歌等合作伙伴7。

苹果还发布了可通过Claude和ChatGPT应用程序实现代码补全的新版本Xcode,进一步暴露了其在生成式AI领域的短板7。

庞若鸣离职后,苹果自研模型团队的管理架构也将被迫调整。知情人士透露,团队将从大多数工程师直接向负责人报告的结构,转变为设立多个经理向新负责人陈志峰汇报的分散架构37。

苹果整体AI战略现在主要由软件工程主管克雷格·费德里吉和曾帮助创建Apple Vision Pro的迈克·罗克韦尔掌舵。而前AI负责人约翰·詹南德雷亚因Siri功能持续延期等问题在内部被边缘化7。

05 硅谷AI人才大战升级

庞若鸣跳槽只是硅谷AI人才争夺战的最新一幕。此前,Meta从OpenAI苏黎世办公室挖走三名核心创始研究员——Lucas Beyer、Alexander Kolesnikov和Xiaohua Zhai9。这三人不到一年前才共同创立OpenAI苏黎世办公室。

扎克伯格甚至向顶尖人才开出超过1亿美元的薪酬包试图从OpenAI挖角9。对此,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公开嘲讽:“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最优秀的人才都没有决定接受他的那些提议。”9

奥特曼质疑Meta的企业文化:“我认为大量前期保证薪酬的策略,以及以此作为告诉某人加入的理由,真正专注于此而不是工作和使命的程度,我不认为这会建立一个伟大的文化。”9

然而,扎克伯格的“钞能力”仍在持续发酵。Meta近期斥资143亿美元收购Scale AI 49%股权,将其28岁的CEO亚历山大王纳入麾下;还曾试图以320亿美元收购OpenAI前核心科学家Ilya Sutskever的新公司Safe Superintelligence,被拒后又转向挖角其CEO17。

06 华人科学家成争夺焦点

这场人才争夺战的核心焦点正逐渐聚焦于华人AI技术人才群体。英伟达CEO黄仁勋曾直言:“全球50%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都来自中国;美国每个AI实验室都活跃着华人研究者身影,无一例外。”5

数据佐证了这一观点。《2023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显示,全球顶尖AI研究者中47%来自中国,美国顶级AI人才中华人占比高达75%。而“中国本科+美国博士”的培养模式,已成为硅谷AI精英的标准路径5。

中式基础教育在数学、理科方面的优势得到充分体现。黄仁勋指出:“中国用全世界20%的人口培养出了全世界50%的AI人才。”5 然而,这也导致中国本土面临高端AI人才短缺问题——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中国AI高端人才缺口将达400万5。

面对这一局面,腾讯、阿里、百度等中国企业在2025年春招期间,算法工程师岗位招聘量同比增长46.8%,平均月薪达2.35万元人民币,深度学习岗位更高达2.4万元5。但与Meta、谷歌等巨头相比,在顶尖科学家的薪酬、科研环境和国际影响力方面仍有差距。


扎克伯格站在太浩湖别墅的落地窗前,手机屏幕上显示着又一位目标人才的简历。硅谷的科技巨头们明白,这场AI人才争夺战的胜者可能决定未来十年的科技版图59。

随着庞若鸣等顶尖人才相继转投Meta,扎克伯格的“超级智能实验室”已聚集了堪称豪华的研究阵容。而苹果在AI竞赛中的步伐却显得愈加沉重,内忧外患下能否迎头赶上仍是未知数

科技史上,人才迁移往往预示着行业权力更迭的开始。当硅谷的灯火渐次点亮,一场没有硝烟却决定未来的战争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