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返佣:中国茶饮“星巴克”争夺战:古茗凭什么逆袭蜜雪冰城?

当汇丰银行分析师在估值模型中输入最后一组参数,一个反直觉的结论跃然纸上——门店数不足蜜雪冰城四分之一的古茗,正以更高效的商业引擎撬动资本市场的天平。

6月25日,汇丰银行一份重磅研报点燃茶饮赛道投资战火。在这份对比中国两大上市茶饮巨头的分析中,古茗意外获得“买入”评级,而规模霸主蜜雪冰城仅获“持有”评价14。报告核心逻辑直指商业本质:单店盈利能力比门店数量更能定义未来价值

今年以来,古茗股价飙升160%,蜜雪冰城上涨120%的资本走势,印证着这场“中国茶饮星巴克”之争已进入关键赛点。


01 估值逆袭:汇丰模型里的“反规模”逻辑

汇丰的评级颠覆了传统认知。在门店规模相差4.6倍的悬殊对比下(蜜雪全球超5.1万家 vs 古茗约1万家),分析师将天平倾向后者48。支撑这一判断的核心指标是单店经济模型(Unit Economics):古茗单店年均GMV达240万元,近乎蜜雪140万元的1.7倍。

更深层的差异体现在客单价上。古茗27.9元的平均订单价值,与蜜雪11.6元形成鲜明分野,折射出两者完全不同的市场定位。当蜜雪以7元柠檬水横扫下沉市场时,古茗用芒果糯米饭鲜果茶等差异化产品,在中端市场筑起护城河。

增长潜力成为估值关键。汇丰预测2024-2027年,古茗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将达24.4%,显著高于蜜雪的17.4%1。这使得古茗市盈增长率(PEG)仅1.03倍,远低于蜜雪1.67倍,凸显其成长性价比。

02 鲜果战争:冷链如何重构茶饮价值链

古茗的逆袭根基深植于供应链战场。当多数品牌使用罐头水果时,古茗投入重金打造“T+1”冷链体系——在全国建立21个多温区仓储基地,实现县域门店48小时内鲜果直达3。这使其在鲜果茶赛道建立起双重壁垒:损耗率控制在8%(行业平均12%),配送成本仅占GMV的1%。

鲜果战略直接驱动产品创新效率。2024年古茗推出103款新品,平均每2.8天就有一款新品面世8。高频上新能力在下沉市场尤为致命:当区域品牌还在依赖本地水果批发市场时,古茗已能将芒果、葡萄等易损鲜果稳定输送至县城。

蜜雪则选择另一条路径。通过自建5大生产基地,从柠檬种植到吸管制造全链条把控,甚至与君乐宝合资建设“雪王牧场”掌控奶源。这种垂直整合使其在10元以下价格带形成绝对成本优势,但也在鲜果赛道留下战略空白。

03 加盟商博弈:16个月回本周期的吸引力法则

茶饮战争的胜负手藏在加盟商账本里。汇丰测算显示,古茗门店平均回本周期仅16个月,成为吸引加盟商的关键磁石14。尽管其单店初始投资达41.9万元(蜜雪为21.6万元),但更高客单价支撑了投资回报。

古茗2025年新政进一步降低县域市场准入门槛:首年免品牌使用费,启动资金可分期支付3。在县域茶饮市场增速达18.7%(一线城市仅6.2%)的背景下,此举加速填补竞争真空——县域头部品牌密度不足一线城市1/5,租金成本更是低至1/10。

蜜雪面临加盟生态的隐忧。2024年古茗加盟商流失率达15.2%,蜜雪为5.6%,但前者因单店产出高仍保持健康扩张。一位浙江加盟商坦言:“古茗单店日销能做到1.5万元,同样地段做蜜雪只有8000元,虽然投资大但更值得搏”。

04 增长天花板:3万家店比10万家店更值钱?

两大品牌终局预测颠覆规模常识。蜜雪宣称要开10万家店,古茗目标仅3-4万家。但汇丰“终局模型”显示:古茗2027年后盈利复合增长潜力达34%,反超蜜雪的26%。

这种反差的根源在于市场分层。当蜜雪在10元以下价格带触及增长瓶颈时(部分区域单店GMV连续三年下滑),古茗正通过咖啡赛道开辟第二曲线——其现磨咖啡已覆盖7600家门店,跻身行业前五。

更令人意外的是供应链复用价值。古茗将咖啡豆烘焙周期压缩至30天(行业平均90天),复用鲜果茶的冷链网络实现“好豆+好奶”组合。今年6月启动“全场咖啡8.9元”活动后,下沉市场渗透率飙升,70%咖啡门店分布在县域。

05 风险警示:狂欢中的暗礁与浪涌

资本盛宴背后潜伏三重危机:

解禁洪峰逼近——8月11日,古茗12.07%的IPO前投资者股份将解禁;9月2日蜜雪基石投资者锁定期结束。短期抛压可能引发股价波动。

下沉市场密度陷阱:当半径500米内出现第3家古茗,单店销量平均骤降37%。随着古茗加速县域扩张,自我蚕食风险正在累积。

食品安全黑天鹅:2024年茶百道因食安问题净利润暴跌58.3%的案例警示,行业任何品牌都难抵系统性风险。

与此同时,新势力正加速入场。霸王茶姬2024年GMV同比激增173%,沪上阿姨、茶颜悦色IPO在即8。高端市场的喜茶已暂停加盟申请,试图收复失地。分层竞争格局中,中端价格带或将承受双向挤压。


茶饮战争的下半场,胜负不再取决于谁把门店漆成更醒目的颜色,而在于谁能更精准地控制鲜果在冷链车里的温度,谁能更快计算出新开店铺与原有加盟商的利益平衡点。

当古茗的咖啡豆沿着为芒果打造的冷链路线奔向下沉市场,当蜜雪的柠檬树在自建农场挂果,中国茶饮的“星巴克”之争早已超越一杯饮料的范畴。汇丰研报揭示的深层规律正在应验:在商业世界,效率革命终将碾压规模神话——就像此刻资本的选择,坚定地投向了那家更会“算账”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