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管局门口,蚂蚁国际代表递交了首份稳定币牌照申请,区块链轻账户体系正以合规方式撬动万亿美元市场。
2025年6月,一场静默的金融革命正在全球展开。跨境贸易企业通过USDC向越南供应商付款,结算时间从三天缩短至10秒;美国投资者在Kraken交易所直接用USDT购买代币化的苹果公司股票;AI助手自动调用用户稳定币账户完成跨境订阅服务支付。
这些场景背后是稳定币从加密货币交易工具向金融新基建的跃迁。随着香港《稳定币条例》生效和美国GENIUS法案落地,稳定币凭借支付即清算的颠覆性优势,正在国际支付、资产代币化与AI智能体三大战场开疆拓土。
01 国际支付:打破跨境壁垒,再造金融通道
传统跨境支付如同一场接力赛,每一棒都意味着费用增加和时间消耗。一笔普通的跨境电汇需经过5家以上金融机构,耗时1-5个工作日,手续费高达25-50美元8。而稳定币借助区块链技术,实现了支付即清算的颠覆性突破。
在阿根廷年通胀率突破200%的背景下,当地民众将40%储蓄转为USDT。交易所Lemon推出“自动兑换工资”功能,用户可将比索薪资实时转换USDT,避免资产缩水2。尼日利亚每年接收加密货币超590亿美元,其中43%的非洲链上交易涉及稳定币。
支付巨头Stripe以11亿美元收购Bridge,推出覆盖101个国家的稳定币金融账户服务。京东计划推出港元/美元稳定币,预计2025年Q4获批牌照,目标降低跨境支付成本90%,交易时间缩短至10秒。
表:稳定币与传统跨境支付方式对比
指标 | 稳定币支付 | 传统电汇 | 信用卡支付 |
---|---|---|---|
平均手续费 | <1美元 | 25-50美元 | 交易额2-3% |
到账时间 | 秒级确认 | 1-5工作日 | 即时(但清算滞后) |
覆盖国家 | 全球无边界 | 受代理行网络限制 | 受收单限制 |
适用场景 | 企业B2B/个人汇款 | 大额企业付款 | 消费支付 |
区块链轻账户体系让稳定币在欠发达地区实现“弯道超车”。没有银行账户的非洲居民,通过手机注册区块链钱包即可完成美元支付——这种金融包容性革命,正在重塑全球20亿无银行账户人群的经济生活。
02 美股代币化:传统金融与加密世界的融合器
2025年6月,Kraken交易所宣布与Backed Finance合作推出“xStocks”服务,首批覆盖苹果、特斯拉、英伟达等50余种美股及ETF59。这标志着美股代币化从概念走向落地,成为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RWA)中最具规模化潜力的赛道。
稳定币作为链上“法币”,在美股代币化交易中扮演着基础设施角色。投资者使用USDC或USDT即可购买代币化股票,无需兑换法币或开设传统券商账户。
Coinbase正寻求SEC批准提供“代币化股票”交易服务9。若获通过,美股市场的庞大规模将推动稳定币需求激增——仅苹果公司市值就达3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前稳定币总市值的1.5倍。
贝莱德等资管巨头已开始布局代币化基金。天风证券研报显示,美债抵押结算和RWA交易媒介正成为稳定币的新兴应用场景。这种融合为加密货币投资者提供了传统金融资产的配置渠道,也为传统市场引入了加密原生资金。
表:美股代币化平台布局情况(2025年6月)
平台 | 进展 | 覆盖资产 | 底层稳定币 |
---|---|---|---|
Kraken xStocks | 已上线 | 50+美股/ETF | USDT/USDC |
Coinbase 代币化股票 | SEC审批中 | 待公布 | 预计USDC |
Backed Finance | 提供技术支持 | 多类RWA资产 | 多币种支持 |
Mirror Protocol | 历史项目(已沉寂) | 合成资产 | UST(已失效) |
代币化股票的崛起将重构全球流动性分布。国盛证券预测,这一场景将对全球金融市场流动性产生虹吸效应,推动稳定币规模快速扩张。
03 AI Agent:稳定币开启智能支付新时代
当AI助手能直接操作用户资金时,传统金融账户的复杂授权流程成为瓶颈。这正是稳定币基于区块链的轻账户体系的用武之地。
区块链账户本质上就是智能合约,天然具备AI基因。国盛证券研报指出:“稳定币账户与AI天然具有融合性,是AI Agent支付一种非常友好的选择”。
在意图为中心(Intent-centric)应用中,用户仅需“一键”授权,AI即可通过算法优化交易路径,实现从代币A到代币B的高效兑换9。这种模式解放了用户操作负担,催生全新支付范式。
未来AGI(通用人工智能)场景中,AI Agent可能替代人类完成大量支付决策:
- 自动续费订阅服务
- 优化跨境供应商付款
- 执行套利交易策略
- 管理投资组合再平衡
摩根大通Onyx平台已将JPM Coin升级为多链稳定币,实现B2B秒级结算2。Visa使用USDC清算跨境卡付款,为AI驱动的自动化支付铺平道路。
然而技术瓶颈依然存在。以太坊主网每秒仅能处理两位数交易,远低于支付宝双11峰值每秒25.6万笔的效率。区块链扩容成为AI Agent支付大规模落地的关键前提。
04 竞争格局:非同质化战场与监管分水岭
看似同质的稳定币市场,实则暗流涌动。虽然所有美元稳定币都承诺1:1兑付,但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的“非同质化”竞争格局。
Coinbase旗下的USDC交易对交易额仅约为USDT的1/8,尽管两者价值等价3。支付巨头PayPal推出的PYUSD稳定币规模仅9.5亿美元,远低于市场预期。
USDT凭借先发优势和场景通用性保持领先,在发展中国家拥有超过4亿用户,主要用于汇款、为无银行账户用户提供服务以及作为美元计价的储蓄工具。截至2025年6月,USDT规模超1560亿美元,占稳定币市场60%以上份额,而第二名USDC约为610亿美元。
香港《稳定币条例》8月1日正式生效,蚂蚁国际、京东等机构争相申请牌照34。美国GENIUS法案则要求稳定币100%由高流动性资产支持,推动行业合规化进程8。
表:主要稳定币品种市场表现对比(2025年6月)
稳定币 | 市值(亿美元) | 市占率 | 核心优势 | 主要应用场景 |
---|---|---|---|---|
USDT | 1560 | >60% | 场景通用性 | 跨境汇款、新兴市场 |
USDC | 610 | ≈25% | 合规性强 | 机构交易、DeFi |
USDe | 62 | ≈2.5% | 去中心化 | 衍生品抵押 |
PYUSD | 9.5 | <0.5% | 支付生态 | PayPal商户结算 |
监管框架分化导致区域竞争格局显现:北美由USDC主导,亚太由数字人民币与本地稳定币分割,欧盟则期待数字欧元上线6。这场竞争不再只是技术之争,更是合规能力与场景渗透的综合较量。
05 挑战与未来:技术瓶颈与万亿美元愿景
稳定币的扩张之路仍面临三重挑战:
区块链“不可能三角”(去中心化、安全与效率)限制大规模应用。以太坊网络拥堵时,手续费可能飙升至数十美元,丧失低成本优势。
企业私钥管理成为系统性难题。跨国公司的链上资产安全涉及内控、合规及多国协调等复杂问题。
国际监管协调存在缺口。美国GENIUS法案要求海外稳定币与美元体系互操作,可能挤压非美元稳定币空间。
尽管如此,花旗银行预测2030年稳定币规模将达到1.6-3.7万亿美元。核心增长引擎已经明确:
- 新兴市场美元化需求(阿根廷、土耳其等)
- 传统金融巨头入场(Visa、摩根大通整合稳定币)
- RWA资产代币化浪潮(特别是美股市场)
- AI驱动的自动支付生态
香港正构建离岸人民币稳定币试验田,可能打造独立于SWIFT的人民币跨境支付通道。数字人民币(e-CNY)国际运营中心同步设立,形成主权数字货币与私营稳定币竞合新格局。
结语:金融重构的三重革命
当香港金管局发出首批稳定币牌照时,当纽约交易所出现首只代币化苹果股票时,当AI助手自动完成第一笔跨境稳定币支付时——金融体系的基础设施正在经历三重革命。
国际支付的重构解决了跨境效率痛点,美股代币化打通了传统金融与加密世界的流动性壁垒,AI Agent则重塑了人机交互的金融行为模式。三者共同推动稳定币从交易工具蜕变为金融新基建。
技术演进永无止境。区块链扩容方案正在突破效率瓶颈,零知识证明技术提升隐私保护,跨链互通协议打破生态孤岛。这些创新将共同支撑稳定币走向更广阔的金融场景57。
万亿美元市场的大门已经开启,但最终胜出的必是那些深度契合监管要求与技术演进双重逻辑的先行者。稳定币的下一站,将是金融体系的重塑与人类价值交换方式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