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返佣:资本围猎“具身智能第一股”:宇树科技百亿估值闯关IPO背后的攻防战

浙江证监局的一纸备案,揭开了中国机器人产业最具野心的资本突围。7月18日,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启动上市辅导,中信证券的倒计时已然启动——最早今年10月,这家估值超百亿的具身智能独角兽将迎来决定命运的发行评估。

01 隐秘铺路:从更名到股权,一场蓄谋三年的资本棋局

在春晚机器人扭秧歌引发全网狂欢的六个月前,一场静默的资本运作已在工商系统中悄然完成。2025年5月29日,“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更名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兴兴以CEO、CTO、董事、财务负责人四重身份完成登记——这是A股IPO标准动作的精准预演。

股权穿透图揭示更深的布局:王兴兴通过直接持股(23.82%)与上海宇翼合伙企业(10.94%)构筑起34.76% 的控制权堡垒。这种架构在Pre-IPO轮融资狂潮中岿然不动:当中国移动、腾讯、阿里、蚂蚁集团、吉利资本六大巨头领投C轮时,老股东跟投比例仍超90%,资本锁定意志坚如磐石。

支撑百亿估值的不仅是资本故事。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王兴兴首次披露:这家2016年从1名员工起步的公司,如今团队破千,年营收超10亿元,且自2020年起连续五年盈利——这在累计亏损50亿港元的“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9880.HK)映衬下,显得尤为耀眼。

02 春晚破圈:国民级流量如何催生资本狂潮

时间拨回2025年1月28日央视春晚。当张艺谋执导的《秧BOT》节目中,16台Unitree H1人形机器人褪去外壳裸露机械骨架,在复杂舞台完成抛接手绢、队形变换等高难动作时,具身智能赛道瞬间点燃。

这场“价值十亿的免费广告”引发资本链式反应:

  • 估值三级跳:春晚后宇树估值从80亿飙升至120亿,老股东因估值过低否决70亿融资计划,倒逼新资本高价接盘
  • 概念股疯涨:供应链企业长盛轴承因供应机器人关节轴承,五个月内股价涨幅达547.38%,市值从40亿跃升至245亿
  • 租赁市场癫狂:G1机器人租赁价从春晚后1万元/天飙涨,尽管近期回落至2000元/天,仍暴露市场泡沫

然而技术光环下暗藏隐忧。这些完成惊艳表演的机器人,最终仍需演员“搀扶”离场——行走稳定性不足的短板,成为具身智能商业化落地的隐喻。

03 资本暗战:巨头押注与泡沫警报的双重奏

当宇树启动上市辅导的消息传出,资本市场的反应堪称冰火两重天。一方面,京东在7月21日闪电布局具身智能赛道:6亿元领投千寻智能PreA+轮,战略投资逐际动力,并领投众擎机器人A1轮。美团则早已落子宇树、银河通用等企业,两大巨头战火从外卖市场延烧至机器人领域。

另一方面,看空信号已然显现:

“老股东放话:现在不上市,可能就活不下来”——宇树C+轮融资被业内视为上市前最后一搏
金沙江创投朱啸虎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项目,直言“行业估值炒得太高”
高盛研报直指痛点:宇树机器人依赖预编程表演,其UnifoLM大模型未开源,尚不能处理通用任务

专利数据更暴露技术软肋:截至2025年6月,宇树161项专利中发明专利仅33项,外观设计与实用新型占比近80%,与优必选超2100项全栈技术专利形成鲜明对比。

04 第一股之争:借壳上市VS创业IPO的生死时速

宇树并非孤身闯关。就在其备案前十天,智元机器人宣布以21亿元收购科创板公司上纬新材66.99%股权,被市场解读为“借壳上市”的关键落子。尽管智元否认构成借壳,但其成立仅两年完成9轮融资、估值超150亿的纪录,已对宇树形成高压。

“具身智能第一股”双雄对决格局

维度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
成立时间2016年(9年)2023年(2年)
上市路径传统IPO收购控股权+疑似借壳
核心团队创始人王兴兴华为系(稚晖君+邓泰华)
量产能力2024年人形机器人交付1500台2025年1月实现千台量产
最新估值100-150亿元超150亿元

这场竞赛已引发二级市场狂热:自智元控股上纬新材,后者股价8个交易日暴涨250%,市值从32亿飙至112亿——资本对“第一股”的饥渴可见一斑。

05 商业化迷局:万亿赛道与九万台机器人的现实落差

当王兴兴在达沃斯论坛宣布年营收超10亿时,他刻意避开了盈利细节。而京东平台上G1机器人93台的惨淡销量(多为展示用途),暴露了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困境2。宇树向高盛坦诚:“未来2-3年难以达到人类工人效率,5-10年后才可能出现实际应用”。

政策与市场的温差同样刺眼:

  • 工信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要求2025年实现整机批量生产
  • 国家统计局显示2025年5月工业机器人产量大增35.5%
  • 但优必选2024年仅交付10台人形机器人,五年亏损50亿元的前车之鉴犹在

真正的曙光或许在B端。宇树近期斩获中国移动4605万元订单(小尺寸人形机器人+算力背包+五指灵巧手),与智元共同分食1.24亿元采购蛋糕10。其四足机器狗已占据全球60%市场,应用于电力巡检、泰山垃圾清运等场景——这或许才是支撑当下估值的务实根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