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与美债,两个最资深的避险资产,正讲述着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
在过去12个月内,黄金价格飙升51%,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大关,美元对一篮子主要货币的汇率则下跌超过10%。
然而,本应对通胀风险最为敏感的美国债券市场却异常冷静,其核心的长期通胀预期指标依然稳定地锚定在美联储2%的目标附近。
黄金与美债正在讲述两个截然相反的宏大故事。黄金的逻辑是对未来货币信用的“不信任投票”:它押注美国庞大的债务最终只能通过通胀来稀释;而美债的逻辑恰恰相反,它代表了对政策信誉的“信任票”。
01 “贬值交易”狂热,黄金狂飙
所谓“贬值交易”,其核心逻辑在于,投资者押注政府将通过制造通货膨胀,来“稀释”其日益庞大的债务负担。
这一逻辑的现实基础,是在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政府债务高企的背景下,通胀作为一种隐形税收,确实可以有效降低债务。
以日本为例,该国通过通胀,在持续进行赤字支出的情况下,成功将其净债务占GDP的比重从2020年的162%高点降至了今年的134%。
相比之下,美国虽然也经历了通胀,但由于政府支出更大,其净债务占GDP比重反而从2020年的96%上升到了今年的98%。这种寅吃卯粮的财政状况,自然会引发市场对于未来将通过印钞来解决债务问题的担忧。
除了对财政前景的忧虑,黄金上涨的背后还有几股强大推力。
首先,全球央行储备管理者,尤其是那些希望减少对“不可预测的美国”依赖的央行,正在持续增加黄金储备以实现资产多元化。
其次,在利率下降的环境中,黄金作为无息资产的吸引力自然上升。
最后,价格的持续上涨本身也吸引了大量追逐趋势的动量买家入场。
02 债市“冷眼旁观”,通胀失控是伪命题?
然而,黄金市场的火热叙事,似乎并未在更加专业且体量更为庞大的债券市场中得到认可。
数据显示,衡量市场对未来长期通胀预期的关键指标——“五年期、五年远期盈亏平衡通胀率”,基本保持稳定,且接近美联储2%的目标水平,并未因黄金大涨而出现波动。
不仅在美国,欧洲的通胀掉期市场也显示出投资者对欧洲央行控制通胀能力的信心。
即便是在法国面临财政困境的情况下,市场也并未定价一个需要通过大规模通胀来救助的场景。
当前的宏观数据本身就充满矛盾:一方面,就业市场的放缓迹象让一些人担忧经济前景,并认为美联储的预防性降息是合理的。
另一方面,经济增长数据依然强劲,通胀也出现了抬头的迹象,这让另一些人担心降息会为未来的通胀火上浇油。
03 市场分裂背后,谁是正确的一方?
如果不是因为共同的通胀预期,那又是什么导致了不同资产价格的同向或分化走势?
一个更合理的解释是,不同的市场正被不同的逻辑所驱动,整个投资界观点处于分裂状态。
股票市场的上涨,可能更多源于对人工智能(AI)技术革命的狂热押注,以及对美国经济能在AI投资驱动下实现“强劲增长、温和通胀”这一理想组合的乐观情绪,而非简单的通胀对冲。
黄金的上涨逻辑则更为复杂。除了部分投资者出于对冲风险的考虑,其背后还有各国央行、低利率、动量买家等等因素。
从数据上看,当前美国宏观数据也充满矛盾:就业放缓为美联储的“预防性降息”提供了依据,而强劲的增长与通胀抬头迹象,又让另一些人担心降息会为未来的通胀火上浇油。
因此,当前市场的核心博弈,在于押注哪个经济信号将最终主导美联储的决策——是选择降息以应对潜在衰退,还是被迫收紧政策以压制通胀?这不仅是黄金与美债定价逻辑的分歧点,也将决定短期内大类资产的最终走向。
04 黄金定价逻辑已发生根本性转变
近年来,黄金的定价逻辑出现了根本性转变——它已从单纯的避险、抗通胀工具,进化成为主权信用对冲利器。
这个身份的转变,才是驱动金价打破常理的核心动力,而这一切又源于当下全球正在发生的两大不可逆趋势。
曾经全球央行的储备资产里,美债是重要的压舱石。但如今风向变了,全球央行黄金储备30年来首次超过美债持有量,我国央行更是连续11个月增持黄金,储备规模直接突破2300吨。
从特朗普上任后的“美国优先”搅乱全球秩序,到日本极右翼首相上台后的亦步亦趋,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继续外溢,甚至在中美AI、芯片竞赛的白热化中不断升级。
05 债务货币化与信用担忧成为核心驱动
当前黄金价格上涨的重要背景之一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债务货币化趋势。
除美国外,欧洲、日本等国均通过大量发行债务进行财政刺激,且债务增长可能较快。
债务货币化逻辑直接影响货币信用,这种信用担忧不仅针对美元,还涉及欧元等其他信用货币。
例如,作为欧元资金持有者,若欧元信用受损,在美元同样存在问题的情况下,持有黄金成为直接选择。
尽管这一阶段黄金价格横盘震荡,但ETF持仓量已逐步累积;后续金价拉升阶段,ETF持仓仍继续增持。
这一现象验证了资金推动是当前黄金上涨的重要背景,反映出市场对未来债务货币化及全球信用货币的担忧。
06 未来展望:分化的市场终将收敛
从长期看,如果美国不改变其财政轨迹,一场债务引发的“债市摊牌”终将到来,届时,通胀很可能成为政客们最轻易的选择,但这一天似乎还很遥远。
如果经济增长得以持续,就业放缓只是虚惊一场,美联储将不得不放弃降息预期,甚至重回加息通道。
只有当美联储选择或被迫容忍经济过热,任由通胀的火焰燃烧时,“贬值交易”的逻辑才能真正完全兑现。
1971年以来的9轮黄金牛市,平均持续32个月、涨幅172%。
当前这轮行情自2022年11月起已持续34个月,涨幅达历史均值的88%。时间维度上虽已超期,但空间上似乎仍有余地。
从各大投行的反应来看,金价后续走势依旧被看好:摩根大通和瑞银两家机构最新上调短期黄金目标价至每盎司4200美元,高盛预计,金价在2026年12月有望涨至每盎司4900美元的水平。
黄金与美债的定价裂痕,最终只能由时间来证明谁更接近真理。当市场的分歧如此鲜明,往往意味着重大转折正在酝酿。



